主 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 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 与传播研究所 出版日期: 每月25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577 邮发代号:80-998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20/G2
主 编: 胡正荣 执行主编: 朱鸿军 副 主 编: 刘瑞生 张满丽 责任编辑: 沙垚 张萌 贾金玺 韩博 特约编辑: 韩智东
“群众动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论文以“降一格”传播为视角,将动员者、媒介、文本和受众纳入“动员网络”概念,以20世纪初“开民智”到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传播实践为时限,讨论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由县域下移到乡村的历史,可发现三条交叠的线索:首先是多重力量促进了县级报刊的增长,扩大了县域讯息空间;其次,在动员由城入乡的进程中,学生群体扮演了讯息下沉的主要中介;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创造出一个稳定的乡村动员网络。动员网络下移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中国群众动员的基本模式和更新创造。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媒的运作方式和产业格局,新闻传播教育如何以正确的姿态拥抱变革,培养适应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才是教育领域的挑战。从“教育者+从业者”的双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存在培养理念滞后、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足以及跨学科能力薄弱的问题。基于“守成”与“创新”的路径,提出“三素养六向度”的人才核心模型,并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学生个性化成长系统、虚拟智能实践应用工厂、交叉性混合教学为支撑的现代化人机协同教育系统。该系统旨在培养一支既能守正又善于创新的新闻传播人才后备军,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人才储备。
数字游民追求“边工作边旅行”的浪漫化生活方式,积极寻求、融入和创建在地化社区,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然而,浙江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地化社区中,数字游民的媒介化交往实践紧密围绕基本生活事件和兴趣爱好事件展开,具有显著的“事缘型”特点,并形成了一种“U盘式”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极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即插即用”和“即走即拔”两个方面,其不但难以消除数字游民与日俱增的孤独感和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焦虑,更加剧了他们对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不稳定感。这既与他们来到DNA时的情感期待存在很大落差,也是越来越多数字游民选择重新回归传统工作方式的重要原因。
媒介景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大众媒体的产生而不断发展,随新媒体的兴起而规模不断扩大,并随自媒体的普及而展现为全民共同参与。论文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了典型媒介景观现象的生成演绎过程,提出媒介景观生成演绎遵循“突发事件发生—个体认知唤醒—集体记忆聚积—情绪共振发生—媒介景观呈现”的内在逻辑;并选取“袁隆平院士逝世”媒介景观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媒介景观生成演绎逻辑。实证研究发现,媒介景观的形成存在个体认知、集体记忆到情绪共振的路径,个体认知、集体记忆、情绪共振在媒介景观形成演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这一逻辑同样发生在媒介事件与舆情事件的演绎中;探讨媒介景观生成演绎逻辑将为干预媒介景观的形成特别是为引导舆情事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过去,时间表是权力机构规范客体的惯用手段,而今它却沦为互联网企业的虚设,这是为何?对此,通过对时间权力论的反思,以“下班时间边界”为切口,探讨当代互联网企业超时劳动背后的边界政治。研究发现,经由去权威化与时域杂糅化,互联网企业员工失去了对下班时间的守时意识,使原定边界无效化,具体表现为边界的后移与失焦,以及时域的融通与复刻。继而,边界的消弭激发了员工的安全本能,他们会主动寻求参照,再造边界,包括以“领导时间”为最低阈值,以加班福利为附加条件,以加班竞赛来扩展上限。由此指出,从消弭到再造,互联网资本通过边界控制,打造出了介于规训与功绩之间的“驱动主体”。
关注人形机器人拒绝人类不道德命令的沟通问题,旨在探究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价值。通过实验发现,低权威机器人采用基于角色的沟通方式更能促进个体改变不道德行为意愿,高权威机器人采用基于规范的沟通方式道德劝服效果更佳,道德身份感知和道德判断具有多重中介作用,道德身份感知在低权威机器人开展道德沟通时具有“逆效应”。论文拓展了CASA理论在人机道德沟通领域的应用,从外观与角色维度考察了人形机器人发挥道德效应的条件和潜力,为促进人机道德交往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跨国互联互通,为国际传播秩序的创新转型带来可能。以中国、共建国和非共建国的媒体议程互动为视角,基于涉华科技议题,综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深度学习主题模型等方法探讨不同媒体间的议程引导关系,探索倡议对国际新闻的方向性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媒体在整体议程产生三角互动的情况下,围绕科技市场、区域合作、环境保护等主题产生不同的议程影响强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全球媒体展现出双向及多向互动模式,非共建国媒体在全球议程设置中保持相对优势,中国和共建国媒体在特定议题上具有显著引导力。相关发现为理解全球信息流动的多元动态、国际新闻的均衡传播及国际传播秩序重塑提供了新线索。
党的二十大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台湾“雾社起义”舆论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突破日本的信息封锁与舆论操纵,充分揭露事实真相,动员两岸同胞相互声援,将雾社起义纳入中华民族反侵略反殖民话语叙事中,激发两岸同胞民族精神与共同体意识发展。雾社起义舆论斗争是两岸共同抗敌的重要探索,是中华民族反帝反侵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史观”为视角,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日据时期两岸各族同胞携手抗日的历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历史依据。
<正>(自2024年1月起施行)一、来稿格式规范(一)投稿要求本刊实行网上投稿,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s://xwycbyj.cbpt.cnki.net(二)稿件正文部分注意事项1.Word文件格式,按每页38行,每行41字排版。2.文中图表原则上不跨页。3.文字如无特殊需要,不用繁体字。4.标点符号及数字的用法一律遵照国家标准。